宣传图片一

致富新径一条条——石门县产业扶贫侧记

设置字体大小:【 】 【打印】 【页面调色版  发布时间:2018-06-15 点击次数:


"发展生产脱贫一批",摆在精准脱贫"五个一批"的首位。我县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,县委县政府立足石门实际,把大力推进产业扶贫作为"发展生产脱贫一批"的重要抓手,作为贫困群众稳定增收、实现致富奔小康的根本之策和长远之计,成功拓展了四大产业路径,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。

 

特色产业不断升级

 

  种养业暨是石门的传统产业,也是脱贫攻坚路上得以不断升级,并显现特色优势的产业扶贫路径。

 

  近几年来,全县上下紧扣"村有主导产业、户有增收门路"这一思路,每个村都建立了20万元的产业发展扶持奖励基金,以"以奖代投"的方式鼓励群众发展生产。特别是依托湘佳牧业、稼禾农业、渫峰茗茶、汉唐公司等一批龙头企业,采取"公司+集体经济+基地+贫困户"等模式,大力发展柑橘、无患子、青钱柳、猕猴桃、油茶、茶叶、吊瓜和石门土鸡、香猪、岩蛙等特色产业,确保贫困户稳步增收。

 

  目前,除16个城市社区外,全县315个村每村都发展了1个以上主导产业。其中150个村发展柑橘产业,带动贫困人口8300多人实现增收,石门县获得"2017中国果业扶贫突出贡献奖";64个村发展油茶、无患子等林业产业,带动2570个建档立卡贫困户7700多名贫困人口实现增收;117个村发展茶叶产业,带动4500多个建档立卡贫困户13000多人实现增收,石门县被评为2017年度"中国茶叶扶贫示范县"。同时,全县散养土鸡110多万羽,带动4200多户12300多人实现增收;年出栏香猪5.5万余头,带动5000多个贫困户15300多人实现增收。

 

农耕产业活力再现

 

  石门是典型的山区,联产承包责任制实施以来,农民靠土地解决了温饱。但随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,仅仅依托土地显然无法实现致富奔小康的愿望。随之而来的外出务工,成了延续多年的一道风景。

 

  大批农民进城务工,特别是年轻农民不在热衷于务农后,耕地这一重要产业资源面临着随时可能浪费的隐患。正是在这一背景下,土地租赁、流转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应运而生。在不断的探索与实践中,各级党委政府积极鼓励、引到热爱"三农"的能人,让其成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,并把"流转农民土地,实行规模经营,农民以土地入股分红"作为经营思路,取得了立竿见影的效果。

 

  目前,我县已在111个贫困村建立了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,占贫困村总数的91%,流转贫困农户土地3.33万亩,受益贫困人口14791名。其中,石门县丰瑞乐家庭农场成为湖南省首家成功注册的家庭农场,先后流转租赁蒙泉镇潘家铺、孙家嘴、上五通等3个行政村(居)352户村民1863.4亩土地,一大批贫困户劳动力被农场聘请为年薪工人或季节性零工,收益大幅提升。

光伏产业渐入佳境

 

  光伏发电是国家能源建设领域的全新产业,具有见效快、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优势,其前景未可估量。

 

  石门地广人稀、光照充足,具有发展这一产业的客观条件。近年来,县委县政府迅速跟进,结合省、市推进光伏项目扶贫的优惠政策,并将这一新兴产业与脱贫攻坚紧密融合,在贫困村大力实施光伏发电项目,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效果。

 

  截至2017年,全县就建成了61座光伏扶贫电站,并已全部并网发电。光伏扶贫电站建设任务涉及13个乡镇、2个农林场共61个村(居),每村装机60千瓦,总装机3660千瓦,估算投资达3660万元,受益贫困人口数16691人。

 

电商产业方兴未艾

 

  过去,山区农民的农产品再丰收,大多只能自产自销。而今,随着"互联网+"新经济形态成功引入石门农村,广大农民朋友不再为农产品卖不出去而发愁了。

 

  为有效推进电商扶贫,我县出台了《石门县电子商务扶贫专项实施方案》《石门县电子商务产业发展规划(2016-2020)》《石门县电子商务万人培训实施方案》等一系列文件,并在全县全面实施,取得了丰硕成果。

 

  截至目前,全县在乡、村设立电商服务网点266个,其中贫困村覆盖率达100%,并创办电商扶贫培训基地5个,全县电子商务从业人员达5500多人,带动贫困点村就业人数38580人,推动了15个贫困村依托电商脱贫。

 

  近三年来,石门柑橘、石门茶叶、石门湘佳土鸡、大蒜油、山茶油等30多种石门本地特色品牌产品在网上销售额累计达14.7亿元。

信息来源:bet365软件下载 | 责任编辑:bet365软件下载管理员